直接觀看文章

六祖壇經 – 疑問品第三

一日韋刺吏。為師設大會齋。

第 三章是疑問品,這是因為韋刺史對於達摩祖師說梁武帝沒有功德,而產生疑問,故來請問六祖大師。

有 一天韋刺史為六祖大師設大會齋,邀請所有的和尚、居士、道士、學者、官僚和一般善信來吃齋。做官的歡喜吃肉,但因韋刺史崇信佛法,故勸所有的人來吃齋。 「大」表示有很多人來參加,在中國有千僧齋,請一千個和尚來吃齋,千人中一定有個阿羅漢,所以供千僧齋就是供阿羅漢。但那個是阿羅漢?沒有人知道,因為你 若知道就只供阿羅漢而不供千僧了。我想這裡不只千僧齋,也許萬人齋都有。

此 齋是給六祖大師請客,因六祖大師是出家人,不能請人來吃齋。在家人應供養出家人,而非由出家人供養在家人。前幾天有香港來的居士,臨走時我告訴她說:「做 居士的要供養三寶,不是要三寶來供養你。你做居士在佛教道場裡,要發心來供養,而不可在道場裡混混飯吃。做居士要護持三寶,而非叫三寶來護持居士。」她聽 後說:「我這一生中,都沒聽過善知識對我說如此懇切的話,這真是給我一當頭棒喝,我回去後一定要和以前不一樣。」

韋 刺史是六祖大師的皈依弟子,因他想要很多人來認識、信仰他的師父,所以以請客的方式邀大家來吃齋,所謂「先以欲勾牽,後令入佛智。」食色性也,人都歡喜吃 好東西,吃得甜甜的忘不了後就要聽聽經。當人們初次來時不是為法而是為吃,吃過齋後再聽法,發現法的味道比齋的味道更佳,故再也不跑了。

因 韋刺史知人心如此,所以他為師設大會齋。他不是為他自己而說:看看我這居士供養三寶,而想出風頭。那方式也許像現在競選總統籌款一樣;五百元一客,說:我 們要修南華寺,故請吃齋化緣布施而修廟。因這大會齋一定是為造廟而請的,所以他才問梁武帝造寺度僧有什麼功德的問題。

齋訖刺史請師陞座。同官僚士庶肅容再拜問曰。弟子聞和尚說法實不可思議。今有少疑。願大慈悲特為解說。

師曰。有疑即問。吾當為說。

韋公曰。和尚所說可不是達摩大師宗旨乎。

師曰是。

公曰。弟子聞。達摩初化梁武帝。帝問云。朕一生造寺度僧。布施設齋。有何功德。達摩言。實無功德。弟子未達 此理。願和尚為說。

齋 畢,韋刺史恭敬地請六祖大師升法座,他代表一般老百姓來請法。他很恭敬嚴肅鄭重其事而啟問:「弟子我聽聞和尚說法,真不可思議。現在我心中有些小疑問,請 大師大發慈悲,特地為我解說。」

六 祖大師說:「好啊!你有什麼疑難的間題可即詢問,我定為你解說。」

「公」 是寫六祖壇經者,因尊敬韋刺史是位大官,所以叫公,中文此公字是最恭敬人的。當我的徒弟到台灣受戒時,見到老資格的比丘都尊稱為「公」。你「公」一聲他就 很高興,若不如此,他就覺得新戒都不恭敬他。

韋 刺史問:「和尚您所說的法,是不是和達摩大師所說的道理一樣呢?」

大 師答曰:「是啊!我是講達摩大師以心印心,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法門。」

韋 刺史說:「弟子聞達摩祖師最初從廣州到南京,度化梁武帝時,武帝問:『我一生興建寺廟度很多和尚出家,(那時皇帝最歡迎人出家,所有飲食住處他都供養,且 皇帝恭敬你向你叩頭,你看這有多好啊!)且又以國財布施窮人,供僧打齋供眾,我這有什麼功德呢?』」

你 要知道梁武帝他是什麼都要做第一,所以當他見到達摩祖師時,他不求了生脫死之法,而要達摩祖師讚歎他給他戴高帽子。他唯恐祖師不知他的功德——造寺度僧、 布施設齋,於是他就自我介紹,說我在此地彼地造很多廟,所有廟裡住著很多和尚,他們都是我一手成就而出家的,且我又廣大布施供僧。我這個皇帝和他人不同, 我這個皇帝是專做好事、做功德的。你看我有什麼功德呢?你看,他不是想求法了生死,而是要炫耀自己的功德。好像某某大護法,到處對人說:「你們知道我嗎? 我是護持佛教最有力量的,我所有錢都供養三寶了。」其實他去玩女人的錢比供養三寶多出幾千萬倍,但那卻不講,而只說他供養三寶,連玩女人的錢也都說供養三 寶。唉!你說這顛倒不顛倒?這是真的,有人去花天酒地用了多少錢他不講,但若只供養一塊錢給三寶就到處宣揚。這些人必是梁武帝的徒弟,以為做功德後將來可 以做皇帝。

達 摩祖師聽梁武帝這樣地自我陶醉、自我介紹、自我炫耀功德、自我賣廣告。但因達摩祖師是位聖人,他怎會說些拍馬屁的話呢!若是普通人一聽皇帝這樣講,就忙答 說你有功德啊!你的功德是舉世無雙的。但達摩是位祖師,他怎會有這種惡意奉承的邪心?所以就說:「沒有功德,實實在在沒有功德。」韋刺史說:「弟子我不明 白這道理,乞請上人為我解說。」

師曰。實無功德。勿疑先聖之言。武帝心邪不知正法。造寺度僧布施設齋。名為求福。不可將福便為功德。功德在 法身中。不在修福。

六 祖大師答說:「是實實在在沒有功德,你不要懷疑祖師所說的話。武帝心裡不正當,他只知沽名釣譽,他不知有正法。所謂造寺度僧、布施設齋,這是種福田,不可 以將福說是功德。功德是屬於法身這方面,故修福並不是功德。」

師又曰。見性是功。平等是德。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。名為功德。內心謙下是功。外行於禮是德。自性建立 萬法是功。心體離念是德。不離自性是功。應用無染是德。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。是真功德。

六 祖大師又說:「什麼是功呢?見性就是功,見你本來的自性,見你本有的光明妙性。當你有了功夫,就可以見性。譬如坐禪,初而勉強,久而自然,剛打坐時覺得腿 痛腰痠,但當你將腿痛降服戰勝,至腿不痛時這就是有功,腿仍痛時就沒有功。什麼叫見性呢?即見你本來的面目,但這要你自己尋找,我不能告訴你。我若告訴你 了,這仍是從外邊得來的。要你自性自悟才可,可是這要由善知識來印證你是否見性,而不能自封自是國王、菩薩。像以前來的嬉皮,吃毒藥把腦袋弄昏了,便說自 己是菩薩,這簡直就是魔鬼。

平 等就沒有自私心,一切都平等,無私無偏,對任何人也不自私,而是平等待一切眾生,大公無私。你能大公無私,這就有德行。你若念念能不滯塞,不執著,那麼就 能常見本性。就像六祖大師所說:「何期自性本自清淨,何期自性本不生滅,何期自性本自具足,何期自性本無動搖,何期自性能生萬法。」這也就是真實的妙用, 這就是功德。你不在自身找反向外馳求,說你造了很多廟,度了很多和尚,布施很多貧眾,供養三寶僧人,這都是向外馳求。外邊的是福,而不是功德,當自己功德 圓滿,就可像佛一樣。

你 內邊心裡頭謙下不自滿,這就是功,而不是說你看我比任何人都好,你看我有多大本領,你看我比任何人都精通佛法。若不能謙下,就沒有功。故我們對任何人講話 都要和氣些,不要像木頭棒子似的,一句話就將人的頭給打破了,這一句話比拿鐵棍子打人還厲害,若能謙下就沒有這不客氣的情形發生。

你 內心要謙下,看別人都比我好,不要自滿,所謂「滿招損,謙受益」。好像一杯茶,倒滿了還倒那就會向外流,那是沒有用的,這叫滿招損。謙受益,謙就是客氣, 那你就能得到利益。不是說你看我是最大、最第一、最聰明的。佛法不怕你不明白,就怕你不行,不明白不要緊,但不實行那是沒有用的,故外行於禮是德。

自 性可建立一切萬法,一切萬法都是由我自性建立的,這就是功。你自己心的本體離開妄念邪念,這就是德。你常迴光返照,見自性常生般若的智慧,這就是功。你用 般若智慧應用無方,變化無窮,且無所染著,不做不清淨的事,這便是德。因法身是由功德所成就的。你有功德法身也就有成就,假使你想建立功德和法身,就要依 我所說的道理去做,這才是真功德。

若修功德之人。心即不輕常行普敬。心常輕人吾我不斷。即自無功。自性虛妄不實。即自無德。為吾我自大常輕一 切故。

若 想修功德的人,心裡要不輕慢人。不論人或是畜生,只要是眾生,就要不輕慢,像常不輕菩薩見到人就向人叩頭,說:「我不敢輕視汝等,汝等皆當作佛。」所以他 自己也成佛了。常不輕菩薩就是釋迦牟尼佛,這是他在過去生中所行的菩薩道。

且 要普遍恭敬一切眾生。心若常輕慢人,嫉妒旁人,怕旁人比我好,怕旁人比我聰明。吾我不斷,將自己看得很大,像前邊所講的,你看我多大,現在是沒有皇帝做, 若有的話那一定是我的,你們都沒有份,因為我比你們都聰明,我可以支配你們,你們不能支配我,故總有個「吾、我」存在。吾我不斷,不是有個吾,就是有個 我,這兩個自己總是放不下,那就沒有功了,就因你太自滿的緣故。

且 你自己也不真實去修行,故自性就虛妄不實。自己本來都不實在,到底自己是個真的或假的都不知道,這就叫自性虛妄。不實就是自己不相信自己,像我叫你不要喝 酒,你怎麼又喝了呢?自己都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,而搞出一些毛病來,這就叫自性虛妄。自己不認識自己——為什麼會這樣呢?就因你沒有德行,缺德之故。為什 麼缺德呢?就因吾我自大,把自己看得太大了,甚至把自己比作佛,好像某某人說某某法師是開悟的,但我和他是一樣的。他自己不說他開悟,卻說某某法師開悟, 而他和道開悟的法師是一樣。那就是自我介紹說我開悟了,這就是吾我自大,絕對沒有功德的。

善知識。念念無間是功。心行平直是德。自修性是功。自修身是德。善知識。功德須自性內見。不是布施供養之所 求也。是以福德與功德別。武會不識真理。非我祖師有過。

善 知識,什麼是功呢?即你念念存著正念且不間斷,念念修行不停止,久而久之就有功了,所謂初而勉強,久而自然。你心裡能常行平等率直,而沒有一切委曲相,這 就是德。你自己修自己的自性,即是在未見性之前就要自己修性。修性即是不生煩惱,誰打你就當撞到牆一樣,誰罵你就當他在唱歌,或認為他在說外國語,像人仰 天而唾還反唾在自己臉上。他罵你,你不當一回事,那就等於他自己罵自己一樣的。你說若打我,我身痛那怎可不還報呢?這就像在晚間沒有燈而一頭撞在牆上,那 你是否對牆打幾搴呢?若打幾拳反把你的手弄得更痛。你要是不理它,就像彌勒菩薩所說的:

「老 拙穿衲襖,淡飯腹中飽。補破好遮寒,萬事隨緣了。有人罵老拙,老拙只說好。有人打老拙,老拙自睡倒。唾在我面上,憑它自乾了。我也省力氣,你也無煩惱。這 樣波羅蜜,便是妙中寶。若知這消息,何愁道不了」。

這 多妙!可是不容易做到,這妙中寶不是隨便可得到的。

自 修性就是不發脾氣,自修身就是不做壞事,沒有慾心、貪心、瞋心、癡心、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,這是修身,也就是德。

善 知識,功德是從你自己本身去找,而非向外馳求,不是布施供養三寶便說你有功德了。那沒有功德,而只有福。所以福德和功德是有分別的。福德是由你造福業而將 來受福報,而功德是你直下承當,當時就得到好處。武帝不懂真正的道理,而非我達摩祖師不講道理說實無功德。當時達摩祖師本想救度梁武帝,但因武帝自視太 大,以為自己是位皇帝,已有無量的功德。菩提達摩想破他這種執著,就說他沒有功德。武帝一聽就不歡喜,而不睬達摩祖師。即使達摩祖師再講什麼法,他也不 聽,所以達摩祖師就走了。果然過了一段時期,梁武帝被餓死了。若說他有功德,那怎會餓死呢?本來達摩祖師想挽救不叫他餓死,令他生覺悟的心,可惜梁武帝的 吾我太大了,所以達摩祖師也不能救他。

刺史又問曰。弟子常見僧俗念阿彌陀佛願生西方。請和尚說。得生彼否。願為破疑。

刺 史韋璩又問:弟子我常見出家人和在家人,念無量光佛、無量壽佛,他們都發願要生西方極樂世界,我現請大和尚說一說,能否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呢?我願大和尚為 我破此疑惑。

韋 刺史他請問這個問題,並非他自己真正不明白,而是因有一般人對這法門不明瞭,他們以修念佛法門而來毀謗禪宗,說他們吃飽了就坐在那裡,那到底是在用什麼功 呢?無非是用懶功罷了,不如念念南無阿彌陀佛而能生西方極樂世界好些,念佛的人就這樣毀謗坐禪的人。

而 坐禪的人就反擊說:你念南無阿彌陀佛為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那在沒有阿彌陀佛時,人又念那一個佛呢?

就 這樣念佛與參禪互相毀謗攻擊,而使人不知那一個是正確的。因這種關係,故韋刺史請問六祖大師。

師言。使君善聽。惠能與說。世尊在舍衛城中。說西方引化。經文分明。去此不遠。若論相說。里數有十萬八干。 即身中十惡八邪。便是說遠。說遠為其下根。說近為其上智。

舍 衛國是梵語,翻譯成中文叫豐德,因人有五欲財寶之豐故名。它具足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五欲,且人有多聞解脫之德,多聞即讀書很多且不執著。

在 豐德城中,佛說經文能引度教化眾生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經文說得很明白,說極樂世界去此不遠。若照有形相里數說有十萬八千。本來彌陀經上說過十萬億佛土而 非十萬八千,不過六祖大師因對治當時人的偏見,所以說十萬八千。十萬億佛土不止十萬八千里,而是很多很多。若往自性上說就是十惡八邪,十惡即是身三惡—— 殺生、偷盜、邪淫;意三惡——貪心、瞋心、癡心(邪見);口佔四惡,是最壞的,即綺語——說不清淨、污濁的話,專談男女的問題;妄言——講大話、撒謊;惡 口——即是罵人;兩舌——專門挑撥離間、搬弄是非。

八 邪就是八正道的反面,即是邪語、邪見、邪思惟、邪業、邪命、邪精進(又叫邪方便)、邪念、邪定。十惡八邪就是十萬八千里路。說西方極樂世界遠是為普通下根 的人說的。說十惡八邪離我們自性不遠,這是為有智慧人說的。

人有兩種法無兩般。迷悟有殊見有遲疾。迷人念佛求生於彼。悟人自淨其心。所以佛言。隨其心淨即佛土淨。

人 有兩種,這並不是指白種人和黃種人,而是指有智慧的人和愚癡的人。可是法沒有兩種法,無論是有智慧或愚癡的人,都修這種法,故說法無兩般。

迷 和悟是不同的,但見解有遲有速。迷人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而有智慧開悟的人就自淨其心,所以說當心裡清淨那就是極樂世界。你若明白了,那極樂世界當下就 是,並非十萬佛土那麼遠。若你不明白,那就不知有多少億佛土那麼遠,所以說:

「迷 時千卷少,悟後一字多。」

迷 時又研究這個經典那個經典,但也不明瞭,若真正覺悟了,不要說研究一切經典,甚至一個字都是多餘的。但這要真明白才算,而不能冒充明白,說我不用看經念 佛,其實那是懶蟲在作怪。有某人對我說:「我從前看了很多書,那都錯了,我現在什麼書也不看。」言下表示他已成佛,故什麼都不需要了——這簡直是愚癡到極 點!根本什麼都不明白而冒充明白,就像「涼水泡茶,硬沖」,用涼水來沖茶那根本沖不開的。所以啊!世界上奇奇怪怪的人多得很。

使君東方人。但心淨即無罪。雖西方人。心不淨亦有愆。東方人造罪。念佛求生西方。西方人造罪。念佛求生何 國。

這 段文六祖大師所說的意思是:無論你是在東方或在西方,必須要不造罪業。你若要造業,則那一方也不可以往生,會生到餓鬼方、畜生方、地獄方去。所以你若修念 佛而想生西方極樂世界,也是要修善。就是修禪宗也要修善,不修善不做功德是不能成就你的道行。

使 君!六祖大師叫韋刺史,說東方人只要心裡清淨,即沒有雜念、自私心、自利心、嫉妒障礙心、貪心、瞋心、癡心,若沒有一切的邪念,這就是無罪。

雖 然西方極樂世界的人,如果他心裡不淨,也是有罪的。但這是個比喻,大家不要認為六祖大師說西方人若心不淨亦有愆。要知西方極樂世界的人,跟我們這娑婆世界 的人不同,他們根本不需要自淨其心,因他心本來就是淨,而沒有貪、瞋、癡,沒有三惡道,所以此段只是個比喻,不要以六祖壇經為據,說西方人心也不淨,要知 西方人心沒有淨也沒有不淨的分別。

六 祖大師又作一譬喻說:你要是執著東方人一定要念佛求生西方,那麼,西方人造罪念佛,又求生到那個國家呢?這只是個比喻,根本西方人不會造罪業,不過六祖大 師為要破人的執著,就故意這樣講。如果你在東方念佛,想生西方,就先要沒有罪。你要是有罪,那不只西方,那一方也到不了。你在的那個方向就是地獄。所以六 祖大師說東方人造罪,念佛求生西方。西方人造罪,念佛求生何國?難道去極樂世界?所以啊!不要這麼執著。

凡愚不了自性。不識身中淨土。願東願西。悟人在處一般。所以佛言。隨所住處恆安樂。

使君心地但無不善。西方去此不遙。若懷不善之心。念佛往生難到。今勸善知識先除十惡即行十萬。後除八邪乃過 八干。念念見性常行平直。到如彈指便睹彌陀。

凡 夫俗子不知修自性,不知自己先自淨其心就是淨土,於是發願要生東方,要生西方。但開悟的人無論在何處都是一樣的,他是隨遇而安,在什麼地方也沒有分別。所 以佛常說隨所住處恆安樂。

使 君你啊!若心地沒有不善的地方,而只存善心,那西方離此不遠。你要是盡懷不善的心,常做不善的事,就是念佛想往生也到不了的。

今 勸善知識,要先去除十惡不做,就是行十萬里路。後除八邪,就是過八千里路。你若念念見自本性,常行事公平正直,那麼,到西方極樂就如一彈指那麼短的時間, 便會看到阿彌陀佛。

使君但行十善。何須更願往生。不斷十惡之心。何佛即來迎請。若悟無生頓法。見西方只在剎那。不悟念佛求生。 路遙如何得達。

惠能與諸人。移西方於剎那間。目前便見。各願見否。眾皆頂禮云。若此處見。何須更願往生。願和尚慈悲。便現 西方普令得見。

使 君!你做十善,何須更願往生?你看人就不敢做十善,說我一做善就會有魔障,但他反而不怕做惡會有魔障,因為惡就是魔做的,所以也不怕做惡。唉!人就是那麼 顛倒!

你 若不斷十惡的心,則你渾身都是罪業,從頭到腳每根汗毛都帶著一大堆罪業,那你怎可到西方呢?那個佛會來迎接你呢?你做善事,即使不求生西方也會生的。你若 不做善事,而想求生西方,那也生不了。因為你有罪業將你綁著,雖說帶業往生,只是這樣講罷了,還需要你自淨其心才可以。所以說那個佛會接你這個儘造罪的罪 人呢?

你 若明白自性無生的頓法,那你就會很快看到西方極樂世界。你若不悟自心,又不做善事,面光念南無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那路程就遙遠得很,沒有法子到得 了。

我 惠能(六祖大師自稱)說我和諸位在剎那間,將西方移到這個地方來,使每個人都能見到西方極樂世界,你們願不願見呢?大家一聽說可見到西方極樂世界,都生出 貪心來,於是就叩頭頂禮說:若在此處可見,那我們何必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呢?我們現願和尚您大發慈悲,使西方極樂世界現出來,給我們大家看一看。

師言。大眾。世人自色身是城。眼耳鼻舌是門。外有五門內有意門。心是地性是王。王居心地上。性在王在。性去 王無。性在身心存。性去身壞。佛向性中作。莫向身外求。

六 祖大師說要將西方極樂世界搬到眼前,我昨天也答應將西方極樂世界搬到佛教講堂來,但搬要費很多手續和麻煩,故現在我們就地取材,不要搬了,而將我們本身變 為極樂世界就最好了!

六 祖大師說:各位,在你自己色身就是極樂世界。你心淨則佛土淨,佛土淨就是快樂。心淨就是沒有一切的染污法,即使在染污上也會變成清淨,而不被染污法所轉, 故說自己的色身是城。

「外 有五門,內有意門」:五門是指眼耳鼻舌身。內有意門,內有意念,它有開有合,意念有時想,有時又不想。人心就譬如地,就是極樂世界的黃金為地,性就是國 王,即阿彌陀佛。阿彌陀佛就住在自心裡邊,當性明白了,你知自性是存在的,是如如不動,了了常明,這也就等於王在這裡一樣。當性去了,王也就沒有。你能明 心見性,這就是彌陀現前。當自性在身上時,身心也就存在;若當自性走了,身心也就壞了。要知佛是向自性裡修,自心是佛,自性是佛,要在自性上用功夫,那才 能成佛,而莫向身外馳求。自性就是佛性,佛性也就是自性,自性和佛性是無二無別的,所以你若想成佛就必須在自性裡用功夫,就是自淨其意,自淨其心,要將所 有的習氣毛病去除,若不除自己的十惡八邪和毛病,而想成佛無有是處,故說莫向身外求。

自性迷即是眾生。自性覺即是佛。慈悲即是觀昔。喜捨名為勢至。能淨即釋迦。平直即彌陀。

人我是須彌。貪欲是海水。煩惱是波浪。毒害是惡龍。虛妄是鬼神。塵勞是魚鱉。貪瞋是地獄。愚癡是畜生。

你 不明白自己的自性,迷失了自性,忘了你的自性,這就是眾生。若自性覺悟,覺悟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所以斷惡修善,這就是佛。能行慈悲法、存慈悲心,這就是 學觀音菩薩。有次我的徒弟對我說:「慈悲對我來講是很新奇的,以前我不知道這慈悲的意思。」我想不但是我的徒弟不明白,很多其他的西方人對慈悲都很生疏 的。為什麼呢?因他們不講慈悲,所以就對面不認識觀世音菩薩。若想要認識觀世音善薩,就要去行慈悲法,因慈能予樂,悲能拔苦。慈悲能給他人快樂,這個樂是 真正的快樂,而非世間的娛樂如賭錢、看跑馬、跳舞等。能真正覺悟再不做糊塗事,這才是真正的快樂,所謂:斷無明顯法性即是。

什 麼叫大勢至菩薩呢?就是喜捨,歡喜布施。慈無量心、悲無量心、喜無量心、捨無量心——四無量心,你若能慈悲喜捨,這就是學大勢至菩薩。

你 能自淨其意,自淨其心,返本還原到如來藏性,見本妙明心,真明覺性,這就是釋迦牟尼佛,也就是能仁寂然。

若 你能以公平正直,沒有一點偏私,對任何人都是大慈平等,這就是阿彌陀佛的行為。這都是比喻,你不要以為平直就是阿彌陀佛。不要生出執著來,聽經聞法就怕有 執箸,不要說我聽法師說平直就是阿彌陀佛,那你把彌陀佛形容得太沒價值了。你能心裡平直這就是阿彌陀佛的行為。你說這是六祖講的,這有什麼不可信的呢?六 祖幾時講的,我怎沒聽見呢?

「人 我是須彌」:有人有我這就有須彌山。人有人的相,我有我的相;人有人的架子,我有我的架子。這架子有須彌山那麼高。須彌翻譯為妙高,妙高不知它有多高,因 它太妙了,所以人貢高我慢就是須彌。在前邊的平直和這裡的須彌都是比喻。這是叫你在自性上就見阿彌陀佛,在自性上就見一切的毛病。

「邪 心是海水,煩惱是波浪」:你有邪心就如大海水,你有煩惱就是海水裡生出波浪。小波浪就很平靜沒有聲音,大波浪衝起有十幾丈高,能將大輪船捲到海底去。就像 人煩惱大了,能將智慧光明遮蓋,所以我們要小心點,不要生煩惱。

「毒 害是惡龍」:有了波浪就會發生危險,這就是毒害。毒害就是惡龍,所以龍宮的惡龍要請客時,就捲起一大波浪,將船上所有人都請到龍宮去赴宴喝龍酒。

「虛 妄是鬼神」:一般人說:「我不信有鬼,我不信有神,因我看不見。」根本不要看見,因它就是虛妄的嘛!你看它做什麼?即使看見也是虛妄的。鬼是不能用手抓, 你見到好像有個形像,而用手一抓它是的確在那兒,因它只是一個影,是虛妄的,而不是實在的。

我 告訴你們如何看鬼看神,鬼是黑色、黑影子,因它屬陰之故。神是白色的,屬陽。你看時是有那形像,但視之可見,取之不可得,故它們是虛妄的。

「塵 勞是魚鱉」:塵勞在我們自性就是魚鱉蝦蟹。我對你們講經講這麼久都沒告訴你們說貪瞋是地獄,這不是說貪瞋是地獄,而是說當你有貪心有瞋心就一定會下地獄, 因現已種了下地獄的種子——貪心瞋心,那將來一定會下地獄的。

「愚 癡是畜生」:我常對你們講經說那人像豬似的愚癡。有人說豬很聰明,說牠知道除吃東西、睡覺外什麼也不做,說牠什麼也不做就是聰明。所以有人要學豬,一天到 晚吃完了就睡,睡完了就吃,到時候就給人宰殺而被人吃。

所 以說愚癡就是畜生,你想畜生的一生有何意義呢?但雖沒意義牠也願意活著,如殺豬時牠就吱吱哇哇的叫說:「我不願意死啊!」牠雖這樣哀求,但因人不懂牠的言 語,故不明白。若你能懂牠的語言,就會生出慈悲心來不殺牠。

善知識。常行十善。天堂便至。除人我須彌倒。去邪心海水竭。煩惱無波浪滅。毒害除魚龍絕。自心地上覺性如 來。放大光明外照六門?清淨能破六欲諸天。自性內照三毒即除。地獄等罪一時銷滅。內外明徹不異西方。不作此修如何到彼。

各 位善知識,你若能常行十善道,那你就可到天堂去。能除去人見我見,那須彌山也會崩倒。去除邪知邪見的心,那海水也會乾竭。當沒有煩惱時,波浪也消滅了。我 前邊曾講過,那小波浪就是人心裡一念一念微細的念頭。你不覺得它有波浪,但實際上它是存在的。而大波浪就是煩惱,小波浪是那微細的無明,在你心裡就是水波 浪,就是前念已滅,後念又至。你若要沒有波浪就要去除無明。一有無明就有貪瞋癡此三毒。為何你有貪心呢?就因無明支使你。它說:「我要這樣東西,趕快給我 弄來」,那貪心就為它找來,財和色亦是如此。若它得不到,就發脾氣,像我有一位徒弟說:「我想什麼就要有什麼,為什麼我沒有?」這都因無明作怪,就發起脾 氣而生波浪了。小波浪還不要緊,當生大波浪時,龍王就要開宴會請你作客了。

毒 害心忘了,不害人,那內心魚龍就沒有了。因為龍會噴毒氣,人一中此毒就會死的。

自 己心地上就是覺性如來,放大光明生出大智慧,則外照六門清淨——眼見色不為色塵所轉,耳聽聲不為聲塵所轉,鼻嗅香不被香塵所轉,舌嚐味不為味塵所轉,身覺 觸不被觸塵所轉,意緣法不為法塵所轉。當六根門頭都清淨了,就能破六欲諸天——四天王天、忉利天、夜摩天、兜率天、樂變化天、他化自在天。其實六欲諸天就 是你的眼耳鼻舌聲意。當六根都清淨時,六欲諸天就破了,因六欲諸天的種子和因,就在眼耳鼻舌聲意裡。眼歡喜美色,就生到天上,因天女很美麗。耳聽聲,想我 若生到天上就可天天聽音樂,那比人間的吉他、小提琴、大提琴都悅耳。當你的耳不被聲塵所轉時,就將六欲天破了,乃至於鼻、舌、身、意都是一樣的。

有 人問:「當六欲天破了,那地球會不會壞呢?」

答 曰:「連虛空都沒有了,怎會有地球呢?」

又 問:「那我在什麼地方啊!」

答 曰:「在虛空裡最好啦!不必回來了。」

自 性迴光返照,叫你覺察、覺悟、覺性如來,則三毒——貪瞋癡消滅,那地獄所有一切的罪業都消滅。如何消滅呢?因你沒有三毒,沒有無明,則一切罪障同時消除, 此時就悟得罪性本空。但這先要破無明才會空的。內裡光明外邊也光明,內外無障礙,那就是西方極樂世界,極樂世界就是沒有三惡道,沒有一切的障礙。現在你能 內外明徹,三毒消滅,三障銷除,這就是極樂世界。所以我頭先說不必費手續,當下就是西方極樂世界。但你若不這樣修行,那怎能到彼岸呢?離得這麼遠,就是坐 火箭到月球都要好幾天才到,更何況西方極樂世界要經十萬億佛土,那比月球遠上百千萬萬倍都不止呢!怎麼去呢?最主要是自淨其心。

大眾聞說。了然見性。悉皆禮拜。俱歎善哉。唱言。普願法界眾生聞者一時悟解。

大 眾聽六祖大師這樣一說,大家都知道原來自己的身體而自己不會用,自己沒有認識自己本身就是極樂世界。這時大家都見性了,於是一起叩頭頂禮,且讚歎地說:真 是好得很啊!真是從來沒有聽到這麼妙的佛法,這真是不可思議。大家就說:「我們普遍發願,願法界眾生,誰聽到這個法,就同時開悟,同時證果。」

師言。善知識。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。在家能行。如東方人心善。在寺不修。如西方人心惡。但心清淨。即 是自性西方。

韋公又問。在家如何修行。願為教授。師言。吾與大眾說無相頌。但依此修。常與吾同處無別。若不依此修。剃髮 出家於道何益。

六 祖大師又說:「各位善知識,若想修行,在家也可以,不一定要在寺裡。」為什麼六祖大師要這樣說呢?他是現身說法,他原來在沒有出家前,與獵人住了十五年, 在此期間他都用功修行,所以他說不由在寺。

在 家人能修行,就如同東方人有善心。出家而不修行,就如西方人心惡。這裡都是比喻,不要以為西方人心惡。你但自淨其心,這就是自性的淨土。

韋 刺史又問:「在家人怎樣修行呢?我願和尚您教授我。」

大 師說:「我現與你們大家說一無相頌,你們就照這方法去修行,那就和我常常住在一起沒有分別。假如你不照這偈頌去修行,即使出家剃去鬚髮,那於道又有什麼益 處呢?故說:道是行的,不行何用道?德是做的,不做那有德?必須要依照方法去修行,才會得到益處。」

頌曰。

心平何勞持戒   行直何用修禪

恩則孝養父母 義則上下相憐

讓則尊卑和睦 忍則眾惡無喧

若能鑽本出火 淤泥定生紅蓮

苦口的是良藥 逆耳必是忠言

改過必生智慧 護短心內非賢

日用常行饒益 成道非由施錢

菩提只向心覓 何勞向外求玄

聽說依此修行 天堂只在目前

「心 平何勞持戒」:平就是沒有貪瞋癡。為何你要持戒,就因有貪瞋癡三毒。若能守持戒律,就不被三毒所害。若心平了,就是心裡沒有波浪,沒有波浪就是沒有無明。 沒有無明,那又何必辛辛苦苦持戒律呢?

「行 直何用修禪」:行為能公平正直,這就是禪,禪也就是叫你除去一切毛病習氣。所以有的人說心平何勞持戒,我就不持戒了,但你心到底有沒有平呢?他不管心有沒 有平,就先要不持戒,你要心平了才可不持戒,若心沒平怎可不持戒呢?如果騙人說我心平了,但做起事來最不公道,又自私又自利又小氣又嫉妒障礙,這種人心怎 會平呢?

「恩 則孝養父母」:談到報恩就要孝養父母,因父母生育之恩如山高海深,所以要盡孝道來供養父母。

「義 則上下相憐」:如父母愛子女,這就是慈悲憐憫,這就屬於義。

「讓 則尊卑和睦」:互相謙讓則尊卑和睦,把尊卑都看得很平等,和和睦睦,則沒有爭執糾紛發生。

「忍 則眾惡無喧」:忍就是不要在背後說人的壞話或人的私處,不要專門去破壞人,嫉妒障礙人,亂造謠言破壞人的清修和名譽。人應隱惡揚善,不應隱善揚惡,這樣則 一切和平安寧。

「若 能鑽木出火,淤泥定生紅蓮」:古來中國取火是在木頭裡鑽而取火,鑽木取火和淤泥生蓮,這是說你不一定要出家,若能將慾心斷了,在家也一樣是可以有成就的。 若有人來勸導你,指出你的錯處,這是你的善知識。像你有疾病,所吃的藥雖非常苦,但對你的病卻是有所助益的。故說「苦口的是良藥,逆耳必是忠言」像做師父 的就常挑徒弟的過錯:「你不要懶惰!不要貪睡!」這在一般人就說:為何時常管著我呢?尤其是美國人,自由慣了,不願聽人的指揮,總是唯我獨尊,說:「不論 我好不好,我就不要聽人家的,我只要聽自己,即使我是個木頭不懂事,我也要聽我自己的,我要獨立。」我知道這是美國人的思想,不願意聽逆耳的話。

「改 過必生智慧,護短心內非賢」:你若能改過,就必生智慧,若不改過這就是愚癡。你若一味護短,有了毛病,總怕人說,且為自己作辯護律師,即使別人指出你的毛 病了,還不承認,這種徒弟我見得太多了,他以為可以來騙我呢?

「日 用常行饒益,成道非由施錢。菩提只向心覓,何勞向外求玄。聽說依此修行,天堂只在目前」:日常所行所做要常饒益眾生,要對人有所助益,不要儘對自己有好 處。要知成佛不是說我布施多少萬塊錢,買個佛來做,這要你自己修行才可。而菩提覺性、覺道,是向內心去找,你怎可向外去找玄妙呢?你若聽我的話依教修行, 那天堂就在眼前。

師復曰。善知識。總須依偈修行。見取自性直成佛道。法不相待。眾人且散。吾歸曹溪。眾若有疑。卻來相問。時 刺史官僚。在會善男信女。各得開悟。信受奉行。

六 祖大師又說:「各位善知識,你們切記切記,總要依偈來修行,各人要識自本心,見自本性,能明心見性,才能直成佛道。這個法是誰也不能替代誰,誰也不能等著 誰。你要知公修公得,婆修婆得,自己吃飯自己飽,自己生死自己了。你要自己去用功,大家現各回家自己用功去、修行去、自淨其心去。我現回曹溪南華寺。你們 大家若有什麼疑問,可以快來詢問。」

這 時韋刺史官僚、善男信女,個個都開悟,信受奉行。你不要管他們如何開悟,你也要想辦法開悟才算。

加入Facebook佛堂粉絲

佛堂觀音靈籤

即刻加入佛堂的Facebook Fan page!
想為眾生祈福或許願懺悔嗎? 佛堂的祈福許願堂能讓世界聽見你的聲音~ 佛堂另設有觀音靈籤求籤堂, 內容參照龍山寺觀音籤100支. 求得之簽請做為參考~ 務必不要過度迷信而喪失了佛堂本意!! 加入粉絲即可免費解籤喔!

觀音靈籤圖片與製作by沒迷思創意, 歡迎喜愛設計的朋友加入. 佛堂版權所有. 阿彌陀佛~

分享佛堂/廣結善緣

人人皆當成佛

元音老人講述 | 文章截錄於般若文海

【本文是由明如、明仁二居士根據元音老人生前 (1995年)在青島所作的一次開示錄音整理而成的。原整理稿附有前言和後記,今只取開示的正文部分。】

阿彌陀佛!你們都好。你們善根具足,有福德,所以能修道,將來必有大成就。這是你們過去世所種的善根,不然的話,就不能修道。所以我們師父說(指王驤陸大居士):「能遇到這個法,這是無上的善根,不然的話,就不能修這個法,即便修,也修不下去。」你們能虔心誠意地修這個法,說明你們有善根、福德具足,只要堅持修下去,必定有大成就。

本來我們一切眾生,都有像釋迦牟尼佛一樣的無漏智性,一切眾生都有。只是我們都迷住外相、追逐外相而忘失了本來。我們只要回頭就行了。所以我常說,學佛成道沒有難處。因為本來一切具足,都有佛性,不是我們沒有佛性,佛性不是修出來的。學道人要成道,根本處在悟。大道在悟不在修。悟,就是明悟、醒悟。「啊!我們本來就是佛!不要追逐外相了,不要把我們的本性光明遮蓋起來。」所以道是悟,不是修。我們只要返本還源、反樸歸真、歸於本來就行了。所以學佛成道,沒有難處。我們只要時時刻刻警惕自己:「啊!不要著相啊!」所有的「境」、「相」都是妄想境,都是我們真心顯現的影子。反過來,一切「境」、「相」,就是我們的性。永嘉大師在《證道歌》裏說:「心是根,法是塵,兩者猶如鏡上痕。」根和塵是相對的,有如鏡子上的灰塵。其實,所現的一切色相、音聲、香臭種種東西,都是我們的法身自己,就是自性的顯現。識得真,一切都真,一真一切真。反過來,你不認識真,不識得本性,一假、一切都假了。那麼好了,你跟著假去轉,你的根本佛性也就被它包裹起來,也跑到假的堆子裏去了,雖然有真跡也不顯,一顆大珍珠滾到爛泥裏去了,被爛泥包住,珍珠也不見了。所以說,如果我們識得本性,一真一切都真了,都是我們自己,一切色相,都是自己的化身佛。所以說學佛成道沒有難處。我們再三地講我們一念斷處,也就是前念已斷、後念不起,那個了了分明的靈知自性,它是先天地而生、後天地而不滅,那就是我們的本體。你要再去找,沒有了,哪裏有啊。認識這個本來,不再疑惑,時時保護它,不要忘記,那就決定成道。六道大師問他的徒弟(即南嶽懷讓)「我們的本性,染汙不染汙啊?」南嶽說:「修證不無,染汙即不得。」本性光明,不染汙,它不因我們有無明就失掉光明,猶如珍珠,雖被污泥包裹,只要把爛泥洗清掉,珍珠還是珍珠。雖然不染汙,但是「習氣」卻很壞。所謂習氣,它也不是一天形成的,它是多生累劫積成功的,是積垢。我們平常說「積重難返」,說的就是我們的脾氣,一天天積累起來,很厚、很沉重,一下子推不倒它,所以免不了要漸漸去除,也就是在事上要漸漸去修。當然,有頓修、頓悟、頓證,可那是大根器,這個大根器,他能頓修頓悟頓證,那也是過去世漸修漸悟漸證積累的,沒有過去世的漸修漸悟漸證,就沒有後來的頓修頓悟頓證。所以都是漸修漸證,是歷劫多生的積累,修、修、修,積累到一定程度,「呵!一下子頓修頓悟頓證了。」所以說,積累起來的「頓」,就是現在的「漸」,都是這樣子的。所以我們不要怕,更無須疑慮,只要時時刻刻做工夫,不忘記,所謂「行亦禪,坐亦禪,語默動靜體安然」就行了。

我們壞就壞在惰性上,一下子推三阻四的不去修了,「今天有事忙啊」、「明天身體不好啊」,就是這個惰性,往往害人不淺,若能把這個惰性除掉,警惕地保護自己本有的佛性。現在我們知道了,再不保護它,等待何時啊。所謂朝於斯、夕於斯,要好好地保護。

我們學法,有三大難:第一就是肯定本性不疑難。要真的體認到當下一念斷處,那了了覺知的本性,「這就是!」要承當、要肯定,要不疑,蠻難!難就難在疑。疑在什麼地方呢?疑在不發神通。人們往往都有個「先見」,先入之見,以為發神通才叫見性,不發神通,不是見性,見性就是要發大神通,你沒有發神通,你就沒有見性。這樣,就自誤誤他,太可惜了。實際上歷代大祖師,都沒有先發大神通,都是先證悟,然後再通,都是先悟後通。先通後悟有沒有?也有,那是極少數,是夙世帶來的,叫「報通」。通是通,但不是開悟。神通和開悟是兩碼事。我們常常舉的例子,在四川成都「雙桂堂」開山的,叫破山祖師,他是在寧波「天童寺」跟密雲圓悟禪師修法的,那是明代,正是鬧張獻忠的時候。他在寧波天童寺修法,他沒有開悟,雖未開悟,但他能出「意生身」,自以為了不起了,「哦!我都有神通了」。他年輕啊,到外面去玩耍,看見一群鴨子,就抓個鴨子偷偷玩。今天偷一隻、明天偷一隻,偷了四五隻之後,鄉下人發現:「哎呀!我的鴨子怎麼少了?一定是有人偷了。那好,我今天不出去趕河,把鴨子放到河塘去,躲在一邊,看看誰來偷,就把他抓住。」果然,破山又來偷了。「抓賊啊,趕快抓賊啊!」破山拿起鴨子就跑,他「意生身」跑的多快呀,怎麼能追得上他。可鄉下人看見破山跑到廟子裏去了,那好,於是就在天童寺門口,破口大罵,這才真叫「罵山門」:「唉,你們這些禿驢,說的好聽啊,都是修道的,不吃葷的,守戒的,哪裏知道,非但吃葷,還偷,還做賊!」就在山門這麼罵,把個知客師罵出來了:「哎呀,你這個鄉里人在這裏罵,太罪過了,我們寺裏的清規是很嚴的,沒有犯戒的人。(是啊,這個天童寺戒律是很嚴的。)你這樣污辱我們,不得了啊,是要下地獄的呀!」「哦喲!還下地獄呢,還是你們先下地獄去吧!是你們和尚偷了我的鴨子,我看著他逃到廟裏去的。這還會錯嗎?」「哦,真有這種事情嗎?」「當然了,難道我還會冤枉你們嗎?」知客師聽鄉里人這麼說,就說:「真要是這樣,那我得查出來,是誰破壞了戒律。來吧,我領你去查。」(天童寺你們去過沒有?答:沒有。)天童寺的房間很多,說有900多間,就帶他一間一間地查,連廁所都查到了,沒有。「沒有吧,你這個鄉下人真是罪過喲。瞎說喲,我們這裏都是修道的人,不會有這種事的。」鄉里人說:「你們這麼多的房間,轉來轉去都轉糊塗了,一定還有哪一間,我沒有走到……」「都走到了,哪裏還有沒走到的呀。只剩下一間禪堂是反鎖的,人家正在『打七』,不好去!『打七』的人也不好出來,都在用功……」鄉里人又喊叫吵著說:「好,你不讓我進去看……」「哎呀,不是不讓你看,『打七』用功的時候,不好去叫人家,破壞人家的慧命,那你的罪更大……」「你不讓我去,你理虧了吧。你心裏有鬼……」吵著吵著,把個圓悟方丈給吵出來了。「你們吵什麼?」知客師把事情的本來,一五一十地稟報了,方丈說:「那好,你把鑰匙拿來,我領你進去看。」禪堂裏光線很暗,『打七』的人,沿著四壁坐著,禪堂當中空著,可以『經行』、兜圈子、跑香。這鄉里人一個一個都看了,沒有,他呆住了。「我說沒有吧!」知客師小聲地說。方丈說:「你找不到,還是我幫你找吧!」方丈走到破山的面前:「你拿出來吧,你袖子裏的鴨子!」「嘎、嘎」鴨子叫著從破山的袖子裏出來了。圓悟禪師指著破山說:「神通是有啊,佛法未夢見在,趕出山門!」破山原以為自己已經成道了,原來佛法還未夢見在,就祈求方丈:「請和尚慈悲,為弟子開示。」圓悟說:「你破壞清規,廟不能住了,出去參『父母未生你之前是什麼樣子!』到外面去參,像你現在這個樣子,還出陽神!不相干,不相干!」破山有神通嗎?有!開悟了嗎?哦!不相干!開悟是悟到本體本性。本體本性是沒有東西,但又能顯現一切東西。大家知道,本體是本空的,是「體若虛空勿涯岸,不離當處常湛然。」破山搞的是邪法神通,著相哦,所以說著相的人,有神通也不算開悟。現在,人們都把悟、通擺在一塊,混為一道,你說你開悟了,見性了,你要發神通,你沒發神通,那你就是沒有開悟。人們不知道,這是兩碼事。悟者,是醒悟了,不再著相了,一切都是我自己,根就是境,就是塵,都是我們法身自己。所謂神通,就是一切時、一切處能起用,都是我的本性起用,叫「神」,也就是神用無邊。通,就是通達無阻,沒有妨礙,你住境,就是有妨礙,有阻。所以吃飯睡覺、運水搬柴,這都是神通,哪樣不是神通啊!人就是執著,大家都能的,不算神通,我能人家不能的,才算神通。哎!眾生眾生者,就是不從根本上著力,愚昧貪執,討便宜。我們禪宗祖師罵這種追求神通的人:「偷(賊)心不死。」真是一針見血。你修道是為了追求所謂的神通,這就障礙了自己,不承認當下一念斷處就是自性,不肯承當,不敢承當,所以第一難,就難在肯承當而不疑。

第二難,就難在保護它,不忘記,時時刻刻,行、住、坐、臥都不要忘記保護自己。保護的方法,八個字,即:內,不隨念轉;外,不為境遷。我們的念頭,都是從內心裏,咕嚕咕嚕翻出來的,所以我們常說「家賊難防」,是家賊,不是外來的,是防不勝防。有一首偈子這麼說:「學道猶如守禁城,晝防六賊夜惺惺,中軍主帥能行令,不動干戈自太平。」這「六賊」說的就是我們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「中軍主帥」指的是我們的「主人翁」,念頭一起,不隨它轉。外不為境遷,如八風不動,無論利、衰、毀、譽、稱、譏、苦、樂,四順四違,我自如如不動。像蘇東坡,他自認為已經八風不動了,於是寫詩偈給佛印禪師,而佛印在他的詩偈上批了兩個大字:「放屁」,蘇東坡不服,過江找佛印理論。佛印見蘇東坡怒氣衝衝來了,「呵!好一個八風不動!一屁卻把你打過江來!」所以說,保護,不忘記,蠻難的。

第三難,難在綿密保護之後,保護不死難。要保護,但不能死掉。人們往往保護保護,不要動、不要動,就死掉了。學佛是要活潑潑地,要活潑起妙用啊!不能死掉不動,若死掉不動,就成了死水不藏龍了。

透過這三難,就成大道了。也就是說,一,認識本性不疑惑;二,綿密保護不忘記;三,在不忘記保護中,不死,要活潑潑地。三難能透過,一定成就大道。人人都能成道,哪個不能成道啊!個個都能成道。之所以不能成道,第一,不認識本性,執著外相。迷住不放,就完了。我們壞就壞在一天到晚,妄心顛倒,那怎麼成道啊;第二,不知道訣竅,修法怎麼個修法,不得訣竅。修道不難,要有決竅。第三,曉得訣竅不去做。王陽明先生說:「知而不行,是為不知。」你知道了不去行,不去做,等於不知道。若行而不知,還可以致知。所以行非常重要。我們現在把訣竅公開地跟大家講,就是大家不肯去做。我們要在行住坐臥、時時刻刻地保護它,看住它,經常要提醒自己:「主人翁,惺惺著」,不是打坐一個時光,別的時間都忘記了,放野馬了,那怎麼能成道啊。歷代祖師都是保護,綿密保護,都是這樣子的。就是六祖大師自已,悟道之後,隱藏在打獵的隊伍中保護自己,做工夫呵!六祖以後,都是保護啊。後來的「牧牛行」,也都是這樣子。「牧牛」,就是放牛,鞭子高高舉起,牛鼻繩抓得緊緊的,它只要犯人家禾稼,就把鞭子抽上去。「禾稼」就是動念。念頭一動,就把它扭轉過來。都是這樣子的。所以祖師們常向弟子:「你怎麼樣了?」有的說:「我三年之後,一切都做得了主了。」又有的說:「三年之後,有如蚊子叮鐵牛。」都是這樣做工夫。所以古德說:「皮膚脫落盡,唯露一真實。」都脫光了,時時刻刻顯出真心。這都是保護成道。不是一悟就成道了,就發神通了。學道人要知道先後,要先悟後通,不是一悟馬上就通。「但得本,不愁末。」祖師們都這麼說,你只要悟到根本,不愁神通不發生。你現在求,求不到,求到了也是假的,所以求神通是很害人的。壞就壞在我們放不下,真要一切放下,一切能捨,決定成道。

學佛,是大丈夫事業。大丈夫,慷慨豪放,能捨、能放。小根小器不行,他執著的很,所以難成道。我們師父說,越是那些被人看不起的人,比如妓女、戲子,在這些人當中,倒有些慷慨之士(當然不是個個都是呵),而越是達官貴人,哦喲!越是執著得利害,一點都碰不得的樣子。所以蓮池大師說:「下等人有上上智。」人品都不是一樣的,有的人慷慨豪放,大方的很,有的人卻小氣的不得了,根器都不是一樣的。

說到「定」,實在說來,就在於能捨不能捨,知道一切都是虛幻不實的,都不粘著,那就是「定」,假如你樣樣都作為真的,不能放,怎麼能定啊?定不下來。比如,有鈔票的人,很苦哦,苦在什麼地方呢?苦在他要想方設法怎麼樣保護這些鈔票,保值啊!很多人就是這樣:「我現在有50萬,物價這麼漲,再下去就只成 5萬了,再過些日子,連5萬也不值了。哦,買金子,可金子不生利息啊,而且,現在的金子,只出不收進。煩心,買美鈔?美鈔也會貶值的,乾脆!把錢存到國外去……」阿彌陀佛!其實財產是流通的,要保是保不住的。之所以保不住,其一,兵荒馬亂的兵災,遇到這種情況,連命都保不往,何況財產;其二,國家的法令,法一變,或被抄家抄了去,那些想把財產存到國外去的人,恐怕就是這個心理;其三,火災、水災,所謂水火無情是也;其四,盜賊刀槍,遭綁票;其五,留給子孫,若子孫後代不孝,花天酒地,不但害了子孫,其結果仍然是傾家蕩產……你們看,保不住財產的因素太多了。哎!人就是想不開,免不了要做守財奴,死了以後,還要做個守財鬼。真的,有件真實的故事,講給你們聽哦:以前有位銀行家,叫徐蔚如,是位大居士,當時是和印光大師在一塊弘揚淨土宗的,因為有錢,做了很多的好事,在他的金庫裏,都是錠器啊、有價證券啊、什麼鑽石、美鈔、法郎、英鎊,都是這些東西。他死了之後,就守在這個金庫邊上。怎麼知道的呢?因為他和我們師父王驤公還有親戚關係,又是淨土宗的學人,心想他一定是往生了。我們密宗有個法,能把中陰身勾來,為他說法,送他到西方去,如果已經生西了,就沒有中陰身。我們師父就查找,一看,沒有中陰身。好!那一定是往生了。不過又一轉念,他是銀行的總經理呀,金庫都是他的家產啊,再看看,就到金庫邊上去尋,一找,找來了,哎呀!你還守在金庫邊上啊,太可憐了!你怎麼不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呢!這個樣子,你不成了個守財鬼了嗎?這是徐蔚如,是位蠻有名氣的大居士。

還有,我們江蘇鎮江,有三大寺廟,就是金山寺、甘露寺、還有焦山的寶慧寺。聽我們禪宗師父莊慈老法師講,就是當時定慧寺的方丈,講經說法能得到天人雨花的供養,那是了不起的一位大法師,非常有名氣,所以四面八方都供養他老人家。他的金子多得不得了,都是一箱一箱的金條,都存放在庫房裏,庫房的鑰匙,總是攥在手裏不放。他圓寂了後,那些弟子們可亂了套,都說,庫房的金子,師父在時不好去拿,現在可以去拿了,一看,庫房的鑰匙還緊緊地攥在師父的手裏,掰也掰不開。是啊,人死了以後,屍體都僵硬了,掰不動了。有的人說:「現在不好掰,還是先給師父做做佛事……」有的說:「時間越長,越掰不動。」有的說:「不要緊,可以用熱手巾捂,捂軟了就掰開了。」七嘴八舌,大約了過了三個「七」,等不及了,趕快用熱手巾來捂,捂著捂著,總算把攥在手裏的鑰匙拿出來了,急急忙忙到庫房去,門一打開,「轟」地一下,從庫房裏竄出一條大蟒蛇。可憐,這位能講經說法的大法師,竟墮落到畜牲道裏去了。為什麼?因為掰他的手,一時起了瞋心,瞋心一起,就聚集成毒性,於是就墮落成一條大蟒蛇。哎!貪、瞋、癡三毒,是學佛人的大忌。

我們平常總是說,要除「五蓋」即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。第一個就是「財」,要捨,要放,看來也是蠻難的。所以我們時時刻刻要在這些地方用功、做工夫。座上,要心念耳聞;座下,要緊密觀照。我們禪宗有兩句話,叫做:「生處放叫熟,熟處放叫生。」生處,就是我們做工夫,很生疏,常常忘掉了,這要熟起來,時時刻刻不忘記保護,心空無住。熟處,就是我們著相,頂熟,一下子就碰上去了,就粘著了,這個愛著相的習氣,要在做工夫的過程中,讓它生疏下去。

其實做工夫,只要知道訣竅,肯做,大家都能成就,人人都是佛,哪個不能成就啊,所以說學佛、成道、沒有難處!

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– 齊豫

六祖壇經 – 序

「六 祖法寶壇經」是此部經的名字,這部經叫「六祖法寶壇」,是經的別名。「經」:是經的通名。佛經立題以七種來分別,即是單人、單法、單喻、人法、人喻、法 喻、人法喻。如佛說阿彌陀經是單人立題。因佛和阿彌陀是人,是人修行成佛的。人就是佛,佛就是人,故中國寫「佛」字有個人字在旁邊。單法立題如般若經、涅 槃經。涅槃是法——涅者不生,槃者不滅。單喻立題如佛說梵網經,若能嚴持戒律就會生出光明,如大梵天網羅幢的寶珠。若犯戒、破戒、知法犯法,則有所漏,漏 到地獄、餓鬼、畜生三惡道去,絕無人情可講。法喻立題如妙法蓮華經,妙法是法,蓮華是喻。人喻立題像如來師子吼即是,如來是人,師子吼是喻,佛說法像師子 吼一樣。人法立題如文殊問般若經。人法喻具足立題,如大方廣佛華嚴經,大方廣是法,佛是人,華嚴是個比喻。

但 這部「六祖法寶壇經」是中國的經,不是印度的經,故在七種立題外又多一種。六祖是人,法寶是法,壇是處所,所以這部經是人法處立題,不能照七種立題來講 述。

六 祖這個祖師不容易做,為什麼呢?因為很多人要殺他,連他的徒弟(志徹)也要殺他。故大師得到法後,到獵人隊中避難十六年。甚至在南華寺建立法壇之後,仍有 外道公然要殺他,故大師跑到山上藏到石頭裡打坐,這塊六祖大師的避難石,至今仍可在南華寺看到。

六 祖大師是從何處得來六祖的名銜呢?這須從菩提達摩談起。「菩提」是覺,「達摩」是法。菩提達摩在印度是第二十八代祖師,但為何他不在印度作祖師而跑到中國 來呢?因佛在以前授記,說到第二十八代時,大乘佛法將會傳到震旦(中國)來,故菩提達摩從印度坐船到中國。但當時中國的佛法,似有似無,因為當時的佛法, 只做表面工作,如誦經、研究經典、講經等,連拜懺都沒有,當時一般學者皆將佛法當做學問來研究討論。

經 典上所說的道理,應該照著修行。但在中國的南北朝沒有人真正修行打坐,因為怕吃苦。現在美國也是同樣的情形,坐一會,腿痛了就將腿伸開,搖搖晃晃,把腳摩 擦一下。人就是人嘛!都怕吃苦。

在 達摩祖師未來中國前,他派了兩個徒弟——佛馱及耶舍,到中國傳頓教法門,即禪宗。誰知他們到了中國,卻受了很大的氣,所有的和尚都不理睬他們。

後 來到了廬山,遇到慧遠大師,他專講念佛法門。慧遠大師問:「你們兩位是印度和尚,傳的是什麼法,怎麼沒有人理你們呢?」

佛 馱及耶舍大概只會說很少的中國話,就伸出手說:「看!拳做手,手做拳,這快不快?」遠公大師說:「很快。」又說:「菩提煩惱也就這麼快。」遠公大師當下就 開悟了,原來菩提煩惱沒有分別,菩提即是煩惱,煩惱即是菩提!慧遠大師明白這個道理後,很恭敬地供養佛馱及耶舍。但沒多久,這兩位印度和尚就在同一天往生 了。他們的墳墓至今還在廬山。

達 摩祖師看中國大乘根性成熟了,於是不怕路程遙遠及辛勞,將大乘佛法帶到中國來。但當時因語言不通,中國人叫他「摩羅剎」。小孩子一見這留長鬍子的菩提達 摩,就很害怕的跑了,人則以為這印度人是來抓小孩的,因此叫小孩子不要接近他。

達 摩祖師後來到南京聽神光法師講經,看到天華亂墜,地湧金蓮,這種殊勝的境界。這種境界只有開五眼六通的人才能看到。講完經後就問法請法,達摩祖師問:「法 師!你在這裡做什麼?」神光說:「我在這兒講經。」達摩問:「你講經做什麼?」神光答:「我講經叫人了生死。」達摩說:「生死如何了?你講的經,黑的是 字,白的是紙,你用什麼教人了生死?」神光被問得無話可答,故老羞成怒,大發脾氣。雖然神光法師講經,講得天華亂墜,但仍一樣發脾氣。故我剛才說當時佛法 似有似無。神光發了脾氣,拿起他的鐵製武器念珠。(法師一發脾氣是不得了,像洪水,像山崩地裂)說:「你現在居然謗法!」朝著達摩臉上就打。達摩雖然會武 術,但沒防備神光這麼厲害,說不過就動武,結果被打掉了兩顆牙齒。據說,聖人的牙若被打掉,吐在那裡,就會大旱三年。達摩心想:「三年不下雨,那要餓死多 少人?我來是為度眾生的,不是來殺眾生的。」於是把兩顆牙吞到肚裡,一言不發,回頭就走。

因 為他是出家人,且是祖師,故忍辱的功夫修到家了。在路途中,遇到一隻鸚鵡被關在籠子裡。這鳥比神光聰明,因為牠認識菩提達摩是位祖師,故說:「西來意,西 來意,請您教我出籠計。」達摩來到中國,還沒有遇到知音,但這鸚鵡卻是知音。聽到鸚鵡這樣請教他,達摩就很高興傳授給牠一個秘密妙訣說:「出籠計,出籠 計,兩腿伸直,兩眼閉,這便是你出籠計。」

鸚 鵡明白出樊籠方法之後,便說:「現在我明白了,謝謝您的指教。」鸚鵡見到牠的主人,從遠方回來,乃使出方便法,等待主人親近牠。每天主人回來都要與他心愛 的小鳥玩一玩,以消愁解悶,現在一看小鳥躺在那兒不動了,很是著急,於是打開籠門,將小鳥捧在手裡。咿!還是熱呼呼的,因牠是裝死,故暖氣還在。主人將手 一打開,鸚鵡就飛了!出籠計果然靈驗。

我 們現在還在籠子裡,不要以為自己是自由的,願意吃就吃,願意喝酒就喝酒,不守規矩就是自由。這簡直太胡鬧了,這是誤解自由。真正的自由,是生死自由,願意 就飛到天上,或鑽到地裡,你若有這本事,才算真正自由。

本 來講六祖壇經,我講得不好,可是敢講。有的人講得好,但不敢講,等我這講不好的先講一次,以後講得好的人跟著來講。將來你開智慧後,就可講得比我好。講得 好的是從講不好學來的。

神 光法師把印度來的黑臉和尚打掉兩顆牙,看見印度和尚沒反擊他,便以為是勝利了。可是不久無常鬼戴著高帽子來了,對他說:「法師!你今天壽命盡了,閻羅王派 我來請你去。」神光一聽,說:「我也要死嗎?我講經講得天華亂墜,地湧金蓮,還不能了生死,那這世界到底有沒有人能了生死?」無常鬼說:「有。就是方才被 你打掉兩顆牙的黑瞼和尚,閻羅王不但管不了他,還要天天向他叩頭頂禮呢!」神光說:「鬼大哥!你先等一等可不可以?請代我跟閻羅王講一講,給我一段時間, 讓我去學他了生死的法門。」無常鬼說:「你若真有誠意,也未嘗不可通融。」神光一聽,高興得不得了,連鞋也忘了穿,赤足就追達摩,在路上就看到剛才得到達 摩幫助的鸚鵡,對他說得救的經過。他想原來是這麼一回事,要裝死,裝活死人。達摩也不理他,他就在後頭跟,一跟就跟到洛陽熊耳山(河南嵩山少林寺)。達摩 在那兒面壁打坐,坐了九年,神光也跪足九年。以前我講此公案時,有一個十一歲的小孩聽了很高興,就問神光跪了九年有沒有吃飯?我回答:在九年若不吃飯,怎 可活著呢?就是達摩吃飯,他也吃飯,達摩打坐,他就跪著,可是在書上沒有記載。當達摩面壁九年期間,有很多人皈依,禮拜他做師父。

神 光跪了九年,有一天下大雪,雪下得埋到腰身。達摩說:「下這麼大的雪,你跪在這裡做什麼?」神光說:「我要了生死,以前我講經不能了生死,現請祖師傳授我 了生死的法門。」達摩說:「你看天下的是什麼?」神光說:「是雪。」「雪是什麼顏色的?」「白色的。」達摩說:「你等著什麼時候天下紅雪,那時我就傳法給 你。若不下紅雪,你就不要期望。你這麼一個惡和尚,用念珠把我的牙打掉兩顆,我不向你報仇,已經很慈悲了,怎會傳法給你?」乃出此難題來考驗神光,而神光 把此文章作成了,他一看牆上有一把修道人的戒刀,預備犯戒時,寧可把自己頭割下來,也不犯此戒體。神光乃把刀拿下,一刀將臂斬斷,血流滿地,將白雪染成紅 雪,福至心靈,於是他捧紅雪來到達摩面前說:「祖師您看!真是紅雪了。」這本來就是預料之中,只為要考驗他的真心,達摩必須出這個試題o故達摩很高興地說:「我到中國到底沒有白來,還遇到你這樣真心求法修道的人,把自己胳臂都不要而來求法,果真有一點誠心。」 故傳給他以心印心,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的法門。當達摩講完之後,神光便生出分別心來,說:「我斷下來的臂好痛,我的心很痛,請祖師替我安心。」達摩說: 「把你的心拿來給我,我才能幫你將心安好。」神光便去找自己的心,東西南北四維上下,覓心了不可得。神光說:「我找不著。」達摩祖師說:「我已安汝心 竟。」也就是我給你安好了。神光當下豁然大悟。故他說:「萬法歸一,一歸何處,神光不明趕達摩,熊耳山前跪九載,只求一點躲閻羅。」——萬法歸一,但一歸 於何處呢?神光不懂「合」字的義理,所以去追趕達摩祖師,在熊耳山跪了九年,只求達摩祖師指點他如何了生脫死躲避閻羅王。

神 光由達摩傳法後,改名為「慧可」,即智慧足夠了,善根可以了。慧可大師問達摩祖師說:「大師在印度有沒有傳法的徒弟呢?印度傳法是否也把衣缽袈裟作憑據 呢?」達摩祖師說:「沒有,在印度我傳法是不用衣缽袈裟作表信,因為印度人心很直率,修行得道就說得道,有人證明他開悟得道就可以了。若未經證明,他自己 不會說我已得道、證果,我已證阿羅漢,或我又是菩薩了。中國人不同,中國大乘根性者是多,可是打妄語的人也多,修道未成道業,就自吹說成了;沒證果也自說 已證果,所以要用衣缽袈裟來證明。故現我傳你衣缽袈裟,你要好好保存。」

達 摩祖師到中國來,曾經被人下毒六次,因為當時北魏有兩位法師想害他,一位名叫菩提流支,一位名叫光統律師,他們最嫉妒達摩,所以做了些齋菜,內摻些劇毒來 供養達摩祖師,達摩知飯裡有毒,但還是照吃。吃後,叫人拿盤子來,吐出一堆蛇來,原來毒藥變成蛇了!菩提流支看毒不死達摩,不知是怎麼一回事,故第二次下 加倍的毒藥。達摩又吃了,吃後坐在一塊大石頭將毒藥嘔出去,其力量之大將石頭都爆破了。以後連續四次下毒,都毒不死達摩。

有 一天達摩祖師對慧可大師說:「我來中國,是度中國有大乘根性的眾生,現我傳法已經有人,我要圓寂了。」達摩祖師死後,用棺材裝起來埋到墳裡。可是在這同 時,北魏有一使臣叫宋雲,在蔥嶺一帶路上碰見達摩祖師。達摩拿著一隻鞋子對宋雲說:「你國家有事,因為你的國王今天死了,趕快回去。」宋雲問:「大師,您 到那兒去?」達摩說:「我回印度去。」又問:「大師,您傳法給誰了?」達摩答:「在中國四十年後可是也。」後宋雲回到北魏與人談起此事,大家都不信他所說 的話,於是眾人將達摩的墳打開一看,棺材裡什麼都沒有,只剩一隻鞋。究竟達摩祖師去那裡了?以後也沒人知道,恐怕現在來到美國也不一定,因為他能夠改頭換 面,千變萬化,故沒有人認識他。當他來中國時他說他一百五十歲,但走時還是一百五十歲,歷史上也無法考據。

達 摩預備圓寂時,說:「我來中國傳法給三個人,慧可大師得到我的髓,道育禪師得到我的骨頭,道濟比丘尼(即總持比丘尼)得到我的肉。」道濟比丘尼會背誦法華 經,故死後從口裡生出一朵青蓮花來。因為達摩祖師將他的身體都分給別人了,所以在美國你們找不著他的。

二 祖慧可大師,俗姓姬名神光,北齊時代人,當他降生時,他的父母見金甲神人——護法韋陀菩薩,大放光明,來保護這位祖師出世,故他名叫神光。此位祖師天性聰 慧,記憶力強,所謂「目下十行字,耳聽百人音」——並非一看就看十行,而是普通人看一行的時間,他可看十行,就是這麼迅速;一百個人同時講話,他都可聽得 清楚,分別能力很強。

可 是這位祖師脾氣最大,講話不投機,就想打人。在四十歲以前,連講經說法都帶薯一串鐵念珠去行俠仗義。所以見到達摩祖師,乃用念珠打他,結果跪了九年,又將 自己的臂斬斷一隻。你想想,如果沒有一股脾氣,怎捨得將自己臂一刀斬斷,也不覺痛,得法之後才覺得痛。此乃是因為他有脾氣,若沒有脾氣,就是斬斷了也不會 痛的。痛就是有煩惱。

這 位祖師在四十歲時遇到菩提達摩,得法之後,就隱遁了四十年,因為當時菩提流支和光統律師這一黨,專與達摩祖師的弟子作對,甚至見到就想要殺。菩提達摩都被 他們用毒藥毒死,又何況他的徒弟呢!慧可大師因接受他師父的教導,故隱遁起來,躲避這些人再來為難。等到慧可大師八十歲時,他開始弘揚佛法,大興教化。遂 遇到三祖僧璨大師,付法之後,吩咐他好好保護衣缽作為證據,並應隱遁,以避免人們之嫉妒及迫害。

慧 可大師在這時候假裝瘋癲,但見到有緣的眾生,他就予以度化。雖然他假作神經病,但因為與眾生有緣,所以有很多人相信他。可是菩提流支的黨徒,還是嫉妒障 礙,就去官府那兒誣告慧可大師,說他是個妖怪,迷惑眾人來崇拜他。當時皇帝就相信,便下了一道聖旨f命令當地官 府,將慧可大師捉起來審問他說:「你到底是人,還是妖怪?」慧可大師答說:「我是妖怪。」審判官一聽他這樣講,知道他是受了冤枉,說:「你講清楚,你到底 是個什麼?」慧可大師說:「我真的是個妖怪。」因國法是不許妖怪惑世的,於是就奏明皇帝,將他問斬,即斬首示眾。這世界有沒有真理啊!他身為第二代祖師, 而官府說他是妖精。

慧 可大師就落淚告訴他的徒眾說:「我應該受此果報的。」二祖的脾氣很大,他什麼也不怕,若他怕死,那他也不會承認他是個妖怪。他感到悲傷的是佛法於他在世 時,還未能廣被瞭解。他說佛法到第四祖時,將會落到名相上,有名有相,便著於名相。

哭 後,就對劊子手說:「你來殺吧!」劊子手拿刀朝箸頭顱就砍,但沒有血出,只流出像牛奶似的白漿。你說這未免太神化了,你信就信,不信就算了,這沒有理由可 講的。你信,我可以用簡單道理來解釋。這是人修行到了純陽體時,他身體所有的血都會變成白色。你說不信,當然你不信啦!你要信,你也成了第二代祖師了。

執 行官一見這種情形,就具實奏明皇帝說:「這人真是妖怪,我把他殺了,但沒有血流出,只流牛奶似的白漿,但死去的面目和活時一樣,這證明真是妖怪。」但皇帝 知道他錯殺了聖人,因為在印度第二十四祖師子比丘,被人砍了頭,不流血只流白漿。這是證明人體純陽無陰,因為無漏,沒有無明,陰都變成陽了。

有 人說:「法師!方才您講慧可大師的脾氣很大,怎會沒有無明呢?」要明白,慧可大師的脾氣是大忍、大勇、大智、大慧的脾氣,並不像你我那爆炸似的脾氣,一下 子就爆了。你要聽明白,脾氣和脾氣各不相同。智慧的脾氣,就能認出因果循環,故不會違背一切的道理。

皇 帝知慧可大師是真正的肉身菩薩,就生出大懺悔心來說:「有一位真菩薩在我們國家裡,朕不加以保護,反而將他殺了。」於是下令文武大臣全都皈依二祖。雖然他 死了,仍收了這麼一些徒弟。

隋 朝時三祖僧璨祖師,沒有人知其身世、姓名。當他見二祖時,全身長了很多瘡,像大痲瘋一樣。二祖問他說:「你從何處來?來這兒做什麼啊?」僧璨答:「我來皈 依和尚,學習佛法。」二祖說:「你病得這個樣子,這樣不清淨,怎麼

可 以學佛法呢?」三祖本來就很聰明,但他比二祖更聰明。他說:「我是個有病的人,而您是一位和尚,但我們的心又有什麼分別呢?」二祖一聽,知此人有些來歷, 便說:「不要講,不要講,我知道了。」於是,就把法傳給他,並囑咐他隱藏起來,以避菩提流支餘黨的殺害,又說:「且不要讓旁人知道我已傳法給你了。」所以 三祖僧璨法師也學二祖一樣假裝瘋癲,默默地到各處教化眾生。時逢北周武帝消滅破壞佛法,故他跑到山中隱居了十多年。山上本來有很多豺狼虎豹,但他一開始住 山時,那些動物都搬家了。

傳 法給四祖道信禪師後,三祖就設千僧齋。齋畢,對大眾說:「你們認為結雙跏趺坐死是最好的,現在我給你們看看一個特別死的樣子。我的生死自由,不受時間的限 制。」說完之後,左手攀著樹枝,把腳蹺起來,就奄然圓寂。他死時多大歲數,什麼地方人,身世如何?都沒有人知道。

有 人聽了駭怕的想:「第一位祖師菩提達摩,被人毒死,第二位祖師被人殺害,第三位祖師抓著樹枝就死去。我不要做祖師,太危險了。」你就想做也做不到,也不可 能做,因你怕死嘛!做祖師的就要不怕死,拿死和生一樣而沒有分別,所謂「煩惱即菩提,生死即涅槃。遊戲人間,教化眾生。」這才能做祖師。你這麼膽小,有所 恐懼,連祖師的徒弟都做不成呢!祖師都是不怕苦、不怕難、不怕死、不怕生的。你不怕死就可做祖師。現在誰不怕死,我就封他做祖師。

四 祖道信禪師,很小就跟僧璨祖師出家學習佛法,六十年長坐不臥,眼睛常閉著用功辦道。此非睡覺,可是一睜眼,一般人就嚇得像地震似的,為什麼呢?誰也不知 道。但他就有這種威德。

唐 朝貞觀十七年(公元六四四年),太宗派使臣請他到皇宮供養,拜他為師父。若是現在的法師,就是皇帝不請,也要去見他,攀緣一下,更何況來禮請呢?但四祖拒 絕了,托辭說:「我年紀太老了,走路也走不動啦!我因年老多病,故不能到京城去。」

使 臣回覆皇帝後,皇帝說:「回去告訴他,無論他多麼老,皇帝仍要請他到宮裡供養。」使臣只得回四祖處說:「皇帝說無論你多麼老,我們仍要用轎子把大師抬去宮 中供養。」古時沒有飛機,不像現在交通這麼方便。四祖答:「不行!我真的太老了,若你一定要我去,就把我這腦袋斬下拿去,但我的心始終是不去的。」使臣無 計可施,只好據實報告皇帝說:「這和尚真是特別古怪,也太不近人情了,他說就是將頭砍了,心也不來見皇帝。」皇帝說:「好!你就去把他的頭給我拿來。」於 是用一盒子裝上一把刀交給使臣說:「拿此刀,將他頭斬來。」但臨走時皇帝又對使臣說:「無論如何,你不能傷害這和尚。」使臣明白後,又回到四祖處,說: 「老和尚!您到底去不去?若不去,這把刀就是用來斬您的頭,拿您的頭去見皇帝。」道信祖師說:「好啊!我的頭能見到皇帝,那是我一生的光榮,你現就來斬我 的頭吧!」使臣拿起刀,比畫一下四祖的頭。但見他果然把頭伸過來了,便趕快把刀放回盒子裡。道信禪師閉著眼等他斬頭,但久不見動靜。

於 是道信禪師就發脾氣,咆吼道:「喂!你怎不斬啊!」情形跟二祖差不多的。使臣說:「皇上吩咐我只是這麼講一講,但不能傷害和尚您。」道信聽後哈哈大笑說: 「你現知道世界上真有不怕死的人了!」

四 祖俗姓司馬,出家法名道信,是當時有名望的宗族。從小出家修道,在世七十二歲,六十年拹不著席,有不可思議成就的境界。有次他在山上修道時,有土匪圍城達 一百多天,城內糧物及食水都絕罄,大師見此情形,就到城內教所有官民誦「摩訶般若波羅蜜多」。唸了沒多久,群賊退散,井亦湧出水,這是一種感應的境界。

此 時,他用佛眼觀察,見湖北破頭山有一股紫氣紫雲,圍繞籠罩,這些紫雲是極祥瑞的示現,於是他便搬到這山上來住,並將其名改為「雙峰山」。

他 教化剛強難化的眾生,令他們改惡向善,可是他們偏要改善向惡,不聽教化。四祖很耐心用各種權巧方便的法門,使他們棄邪歸正。在他弘揚佛法四十多年內,所教 化的眾生如稻麻竹葦,度生無數。

有 一天四祖告訴他的弟子們說:「你們要給我造一塔,我要走了。」當塔造好了,在唐永徽二年(公元六五一年)閏九月二十四日,四祖無疾奄然而化。他的徒弟就把 他裝到石頭做的塔裡。本來這塔用鐵鎖鎖著,過了一年,門居然自動開了。徒眾見四祖在裡邊仍端然正坐,栩栩如生,但肉都是乾的。五祖弘忍大師見其相好,非常 高興,於是用漆布把他的身體貼上金,保護其真身直到現在。

唐 朝五祖弘忍大師,俗姓周,黃梅人(黃梅縣在今湖北省,雙峰山屬黃梅縣),七歲出家,拜四祖為師,十三歲受具足戒。為人木訥沉厚,雖然同輩屢欺負輕慢他,他 亦處之泰然。白天隨眾做事,什麼工作都做;晚上打坐,攝持身心,口不講一切是非,跟隨四祖三十年學習佛法。五祖身高八呎,相貌奇特。他住在雙峰山東邊的憑 茂山上,故當時稱其為「東山法門」。有一次見一群土匪圍湖北城,阻斷所有的交通路線。五祖從東山下來到城中,當土匪見到他時,駭怕得不得了。因為他們所見 的不只是祖師,而是一金甲金剛王菩薩,手持寶器,威德顯赫,光明晃晃。群賊撤退,而城遂被解圍。

大 師如何能指揮這些金剛王菩薩呢?因五祖有修行,且能誦楞嚴咒,在楞嚴經上說,若一心誦持楞嚴咒,則八萬四千金剛藏菩薩會在各種危難中保護你。

在 唐高宗時,皇帝屢次詔請大師到宮內供養,但均為大師所辭拒。最後皇帝

賜 以各種珍貴的藥材和禮物以為供養。

唐 咸亨五年(公元六七四年),五祖告訴弟子們說:「給我建一塔,我要走了。」在第二個月十四日他問:「塔準備好了嗎?」弟子們說造好了。大師說:「這麼多年 來,我教化眾生,度化有緣者,且付法予惠能六祖。現在你們有十人應成法嗣,到處建立道場,護持佛教發揚光大,教化眾生。

這 十大弟子即是神秀、智詵、慧藏、玄約、老安、法如、智德、義方、惠能、劉主簿等。五祖將這十位送到不同的地方去教化眾生。

不 久,五祖安坐而入涅槃。他七十四年間,廣開教法,學徒千萬,傳衣缽給惠能大師。

以 上是略述西天二十八祖菩提達摩,攜法東來,為中國禪宗初祖。繼後代代一脈單傳,秉承釋迦牟尼佛正法眼藏,直至六祖惠能大師的事蹟。